關於印章邊款
近日有朋友問:外面有很多人,強調那裡大師刻印很厲害,功夫、布局多好?
基於老師生前教誨,不能斷人財路之言,不敢稍有忘記。故皆笑答:每人表現不同,藝術是不能用比的,是看各人欣賞角度跟預算,再來就是篆刻家的功力跟良心。
一直以來,我從不推銷自己。篆刻的事,都由愛好者一位一位介紹來的。我也深表感恩,並盡心做到最好,才交出。雖然一家五口同姓,也很少有相同字體跟佈局。而今有人搶言:邊款是錯的!是不用的!是簡單的!
深思一下把氣吐在網上,似乎也可?
邊款是什麼?邊款是一方印章,刻好之後作者為表示負責或滿意、或感想,把它用刀刻在一方印章的左面或九點鐘那面的文字,是中國漢朝以來一直留傳下來的一門藝術。
台灣因自己不努力失傳,又在日本統治時故意讓它失傳,並教導錯誤的用印觀念,導致台灣連一本小篆字典[印章專用字體]都沒有。反而是日本極力保護跟推廣,並出書一年還能重印一版,除日本內銷外,幾乎外銷到整個亞洲,包含大陸都要向日本買版權回去印,反之我的學生就只能買大陸版、香港版跟盜版,這是中國的藝術卻讓外國人保留跟推廣,真傷心……
一方高級印章不管功用如何,一定要具備下列條件,才能算是好的印章:
一是用毛筆佈局,反寫字定稿。
二是印鑑章找好時辰開工,閒章就好心情動工。
三是必須是用刀一刀一刀刻出,留下的刀痕就是功夫的高低表現,一點馬虎不得。
四是落款跟書法,國畫一樣要落款、就是邊款,邊款落的好、除負責外也提高印章價值,也因有邊款,一方印章就是一件藝術品,到邊款完成才算刻完成一方印章。
所以邊款,才是整個印章的靈魂,是最後也是最困難的一道,因為刻印面如小錯尚能補救,或磨平重刻最多短一點點,可是邊款如是一刀錯了或偏了,就沒救,整方印章就只有報廢一途。
在石章邊款還算輕鬆,可是印鑑用印大都是牙、角印章要刻邊款就非常困難,歷代大師用印在故宮也大都只有刻名字二三字而已,幾乎沒人像吾師跟敝人敢在牙、角章上落落長刻超過十字的邊款。
那位大師本欲斷我財路,看到我幾年前幫客人刻的象牙邊款後,主動退出就不再表述,但我一併貼出相片,有各種材質及邊款。也衷心祈盼台灣能有更多人能超越我,並發揚它。
20101026 鈍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