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近來朋友常常問我:為什麼?我在某大錶店買的某名錶,沒幾年、就壞了?送回原錶店反而修不完全,沒多久又壞了,搞的心情不好都不想帶錶。還有懷疑某大錶店買到假K金錶......我不賣錶也不想得罪人,但我看大部份是朋友使用不當跟對錶認知有錯誤造成。

  我玩錶三十幾年,幾乎只買機械錶。石英、電子錶都不買,為什麼?以下是我個人玩錶的經驗跟認知。

  鐘錶是這三百多年來產物,是藝術品、是精密機器,在以前是純手工製作的精密藝術品。但它是走動的、活的藝術品,卻也是消耗品;如果使用不當,就像寵物一樣會死給你看。

  先把手錶歷史交代一下。台灣約在1980年代初第一次出現電子錶,在那之前是機械錶的一個高峰期;光瑞士一國毛估就有四百多家鐘錶廠。再來德國、中國、蘇聯、日本、義、法、英、美等都有手錶工廠,機器看起來大同小異,但其實都不相容;如螺絲大小、紋路、轉向都不同。但因為都是計時器,廠商又大多在瑞士,自然會有一些工廠專門只生產機心供給他錶廠組裝成手錶。

  戴錶也代表身份。所以台灣賣錶跟修錶的從業人數自然就多,當學徒的青少年們也都充滿抱負跟理想。雖然機種多,但有專業零件進口,所以不怕缺零件,到處有錶買賣的狀況真是熱鬧。

  1980年前後,電子錶時代來臨。因準確、便宜、便利,不用上發條。一下子就打趴一半以上的機械錶廠。之後90年代都還沒到,又換成石英錶。比電子錶耐用、精緻,這下更把機械錶徹底擊敗!歐、美、日全面石英化,連三p、勞力士都推出石英錶應變。

  我常講:時間能解決一切。果然在石英化時代賺到錢的人,開始懷念起手工精緻、要上發條、沒防水、又怕碰摔、每天出門還要對時的機械錶。而石英表變成平民化,靠電池走動,沒有藝術生命,在手工跟懷古情結下,機械錶又復活起。

  2000年左右機心廠被賣出、倒閉、整合到只剩幾家,一則喜、一則憂。喜的是以後手錶機心零件可共用,憂的是集團隴斷,控制零件讓維修更難[目前已成事實],讓機械手錶更不可親。

  所以我建議從60到90年代機械手錶入門,但入門前要了解機械錶是活的藝術品,可靠又有能力的維修師傅的選擇才是最重要,因為前一陣子,常發生送修到生意清淡的店家或無代理權的店後,被換零件、機板、換電池、或被偷偷動手腳讓你戴沒幾天就壽終正寢,再送回去就要花大錢修理,不修又可惜。尤其是有紀念性質的錶。所以連代理商也要選擇,因為一沒代理就代表該錶是孤兒了。所以務必要認識幾位精修各種名錶師傅,再談玩錶。不然都要有如買車心態,是消耗品,只能享受它跟折舊,就很難等到增值阿!


20100613  鈍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to77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