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  我相信!  只要是男生   都會夢想擁有一把名劍


    以前較難,現在政府開放,只要不是雙刃,長刀沒開鋒就能收藏


    以下都是如此條件下收到的名刀、劍


    此次公開是被問太多次、又看到太多收到不好的現代仿製品,我僅能將收藏刀劍大略介紹一下


    刀劍在古代都是實用品,故上手時一定要有一定的比重,揮動時平衡一定很好,手腕不費力才能持久,太重除不耐久戰亦會砍到自己



    古代人惜刀如命,不可能如電影般砍來砍去,削鐵如泥也不可能,但如日本刀有鋼性該算最好,但也不是市面上看到那般粗糙,刀鞘都會壞,但好刀刃才是生命,其它都是可為它犧牲的附屬品,故刀鞘多精緻都是保護刀跟身分地表現,對收藏刀劍只能當參考用。不管配飾多花俏都不會也不能影響刀劍的實用


    多層鋼在1990年代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造出,但台灣生產的440鋼刀卻能行銷世界,那時連日本亦下單採購日刀刀刃 [台灣也有多人採購440鋼製刀刃改造刀形、當歷代名刀高價賣出,但改造刀刃太多處,導致刀刃平衡跟鋼性跑掉,只是握把、刀鞘華麗好看,實用功能零,如接手只會傷到自己,真可惜],


    德國只剩少數刀匠有生產手工大馬士革刀,其餘都是利用德國練鋼的優勢、製造一些精鋼宴會配飾刀劍跟拆信刀,獵刀台灣則較少進口,但也都極為實用。[注意----早期巴西代製,二戰後德國一度移民巴西]


    義大利刀則因強調刺殺、又開雙刃如彈簧刀,蝴蝶刀[電影黑道常有]   大都是違禁品,故台灣極難見到。[不過近期刀械管制法、似乎也可以買賣了。]


    西班牙一度也進口特戰刀,但較難在台灣行銷,似乎刀型跟知名度吧?


   


    這是1650年代日本名刀匠  伊賀 守金道的刀刃   刀鐔是鐵製,一面關公一面張飛  刀把是降真香,會因手指長短而改粗細,刀刃長短、則是依使用者身高、有長短之分,長短標準以血震時刀尖離地一吋為主,故握把是一直在換的。






    刀鐔---大都是銅,但以鐵為最佳,鎏金、銀、銅都有當然名家也會簽名,也有工藝好壞差別。



     伊賀的簽名,在握把內,1600年代伊簽成人平是中國小篆的一種寫法,古時防鏽是用滑石粉


    簽名刀法很好,簡潔有力頗有一刀取人首級的架式,但極穩定不願亂出刀[我掰地]


 



   刀面保存極佳,有特有的鬼面紋



     刀刃平衡極佳,重超過一公斤,如用正確握法卻極輕,是古代難得的名刀,以經被卸裝,退開鋒純變成純收藏刀,推斷最後由德川家康家臣使用,二戰左右有上過戰場,因握柄插栓孔上又刻上一面日本國旗,所以祂算是退伍老兵享福中。




   


這是1800到1900年間日本室內刀    刀鐔鐵製人面跟背面船都有鎏銀跟銅,簽名則是一個日文,因常把玩刀鐔好似跟上把有對調?







   


簽名一樣在刀握處


 



    此為近照,可見那時日本名家漢文化之深,功力之佳,其實在日本歷代名人,莫不以能識漢字為榮,也是進昇為上流社會必備的學識。



    此把該為宮中配刀,刀身保存極佳,一樣沒開鋒,用滑石粉防鏽,極細緻又難看出的普薩紋



    刀刃平衡一樣極佳





    多層鋼打造手法比上一把更細緻,鋼材更純淨,上一把好像刀刃有帶點銅的成份,當然這把刀多了一點文人氣息,不像上一把帶點殺氣。





    是一把極佳名劍



    這是1907年美國刺刀,這種刺刀鋼質很好,原主人用槍油保養,未見一點點繡班



    因那時戰爭死傷極多,最好收藏刀鞘跟刀刃同號,最簡單理由、就是打完仗,人還活著回來,不是清理戰場時撿回來的。



    像此把就很完整,印記都極完整,亦可看出當時美國工業之精良,這時中國除皇宮少數有類似精鋼刀具,其餘尚很粗糙,且都沒落印,刀身平衡亦較差,使用上較費力又不持久,讓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汗顏。


 



    這把是美國1942年專為應付日本刀而製的砍刀,可惜!鋼質很好、彈性佳,但太輕又薄,只適合當叢林砍斷小樹枝、藤蔓的柴刀用,當時也有印記,越戰時大量配用,到1990年還有生產,當開山刀很好用。


    其實這時期之前,刀具都有工廠或年份印記,如沒有就有必要考慮不要收,因為那些都是委外生產


有收藏價值嗎?



    1990年代 德國強調  純手工打造的大馬士革刀,精緻度其實比日本刀差,當然日本普通刀是比不上德國大馬士革刀





 



    鹿角刀柄,除美觀還實用因防下雪手會滑跟黏在鐵上,一度高級一點用象牙當握柄。


    這幾年大陸生產很多多層鋼刀劍,可惜只有花紋類似,但很不實用,花紋跟鋼質也較鬆散,平衡跟重量都超過標準,不適合中國人體型跟用劍習慣,仿出武俠小說中的名劍,但都只是做個樣子     [不是看不起中國人,確實是近代ㄧ直沒見到能實戰的中國劍,大刀倒有出現過,可惜也只適合高手用,因刀末太重也不耐久握,但大內高手例外,反過來是還有很多進步空間,我是指實戰刀劍,不是拍電影用的裝飾刀。]



    1980-1990年代美國綠扁帽特戰刀,由曾是綠扁帽成員中日裔美人馬國森設計製造,為當時最佳之特戰刀



    編號108為當時收藏級限量刀,當時馬國森是世界第一名刀匠,工廠在日本,用日人開鋒強調有極佳刀鋒跟平衡,為近身肉搏利器,他死後工廠繼續生產,但已無馬國森的精髓連刀鋒似乎都較差一點。



    為當時台灣法規生產的一尺短刀,此把也是限量款009號   烏木柄虎眼石卯釘,正常版為黑膠款



     可惜馬國森死了,不然現在就有日式長刀可收藏,但也無彷畢竟世界第一名刀匠也設計一系列特戰刀,單手折刀,讓後世很多刀廠的刀子都有他的影子。


    馬國森有四分之一中國人血統,四分之一日本人,一半美國人,故設計刀款太過強調實用,除了收藏限量款、握把改精緻外,刀刃都是精鋼,似也沒用過多層鋼打造,有點可惜。也可能一半美人血統做怪,相信現代鋼材絕對勝過多層鋼,少了一點懷念中國古味的感覺。


    以上純是個人心得跟感想,希望能提升收藏刀劍的水準,歡迎指教,請勿對號入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to77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